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5年8月8日 01:36 黃思一

我為什麼投入冤獄救援?紀岳君:想要說出徐自強的冤屈

8月6日徐自強案更九審終結,徐自強義務律師以「不是否認過去的判決,而是追求司法的進步」向法官表達無罪判決的訴求,9月1日宣佈判決結果。義務律師所屬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是為徐自強冤案投入最深的團體,在他們的努力之下,有愈來愈多非法律界人士,用他們的方式關心徐自強、支持徐自強。

公視PNN攝影記者紀岳君,也是徐自強紀錄片的導演,他在2012年時因為製作人的介紹,在對徐自強沒有什麼瞭解的情況下接下這個紀錄片的案子。一開始拍攝其實困難重重,除了受限於經費的因素,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來自於他對「徐自強是殺人犯」的刻板印象。

回憶接案初期,紀岳君是從網路上認識徐自強。那時徐自強還在獄中,因為跟司法團體不熟,所以為了拍攝在網路上搜尋資料時,一邊也會看徐自強有沒有前科,紀岳君坦言,「一開始他真的非常懷疑」,徐自強速審法假釋那天,也是紀岳君紀錄徐自強的起點,當他看到兩位警察帶著理著小平頭的徐自強出來時,心想:「這個人看起來就是罪犯的形象。」

徐自強出來後,司改會很多志工大多不太瞭解事情的經過,有事沒事就把徐自強找去司改會,想要知道事情的原委。通常這時紀岳君都只在旁邊靜靜地聽、靜靜地觀察。直到有一次聽到大家聊起一件事情,“綁票案的主謀之一黃銘泉犯案不久後,準備逃亡泰國,起飛那天,徐自強還去幫忙送機”,此時,他才去除之前所有疑心、不安。紀岳君說,如果徐自強真的有一起作案,應該知道黃銘泉是要落跑去國外,怎會去送機?怎會傻傻地留在他們租屋的地方?

不只紀岳君,他也發現很多記者跟他一樣有刻板印象,雖然台灣檢警、媒體報導等也都是造成偏差觀感的因素之一,但他認為人們在第一時間先入為主的心態與認知才是最大的問題,這也是他為什麼投入拍攝至今無法抽身的原因, 因為「我想要把這件事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