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6日 17:36 李智棋
「參與式預算」興起 學者建議不可倉促執行
近年台灣有相關機關開始推動「參與式預算」,譬如在新北市新店區達觀里,國民黨議員陳怡君釋出一部份工程建議款給里民,開放提案、投票,日前已進入審議階段,之後有一週的時間進行投票。
根據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萬毓澤的研究、觀察,議員的作法屬於「芝加哥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沒有府會衝突的問題,因為是議員自己的私房錢,不像行政機關提出的預算要受到立法權的監督;缺點則是,部分沒有工程款的縣市議員,例如台北市、高雄市、台南市就沒有辦法這麼做。
另一種不是由議員發起,而是行政機關推動的參與式預算,萬毓澤稱為「完全開放模式」。作法上,推動機關先框定一筆預算額度,然後開放所有市民提案,在這個模式中,不管哪一區的居民都可以針對所在地區的事項提出建議,經過彙整、分類後交給各局處去執行,台北市將要進行的參與式預算跟這個模式比較類似。
不過,因為參與門檻低,提案精緻度不一,開放大量提案的結果,可能會是預算受到排擠,因此,需找出機制確保每個提案的品質。有在市府協助培訓的萬毓澤認為,「參與式預算」這個概念過去在台灣是缺席的,不建議任何一個行政機關倉促地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