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7年7月28日 22:52 李智棋

推廣科普 學者盼提高升等書籍計分

今年6月《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草案經總統府公告後,科普概念首次進入台灣法律。

為了讓後續子法訂定與政策推動能夠落實,立委黃國書、吳思瑤於28日舉行公聽會。會中有大學教授表示,不願意投入科普寫作,因為目前升等機制對書籍寫作計分過低,建議科技部與教育部跨部會合作,提高書籍方面計分。

《科學技術基本法》第13條規定,政府在編列科研經費時,應編列一定比例經費於推廣科學知識普及化,相關執行辦法由中央科技主管機關定之。

黃國書表示,科普過去在台灣只是少部分人關心議題,但這不只涉及科學教育,而是有非常多知識轉譯專業,政府愈重視科普,代表這個國家人民的知識化水平愈高,可以說是「科技部的前瞻基礎工程」。雖然日前科技部採納其意見,提撥科技研發預算中的千分之五作為科普預算,但後續的執行工作更是重點。

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教授李旺龍指出,推廣科普必須要有好的轉譯人才,國內大型科學尖端研究計畫不少,但執行這些計畫的學者不做科普;其實在科技部支持下,很多老師深入民間推廣科普教育多年,若能將這兩者加以結合,便能講出「很有味道的科學」。

「這項法案是否最終能看到實質效果,市場與平台是兩大關鍵!」,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陳竹亭說,不少大學如成大、清華都設有科普傳播平台,有平台才能累積創意、也才能發揮媒體效果,但就目前科技部成立的「科技大觀園」來看,傳播對象仍太過分散。

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葉綠舒則建議提高教授升等有關書籍寫作的計分,她指出,國外很多學者,同時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反觀台灣,因為計分過低,願意投入科普寫作的學者很少,希望科技部與教育部跨部會合作,改善現有升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