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 23:45 許瑞福、鄭哲宇
「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你真的了解寶寶嗎?
近幾年頻繁的隨機殺人事件,逐漸暴露出社會教育的不足。社會事件的背後,經常牽扯到更加複雜的問題,而原生家庭教育往往對孩子具有最長遠的影響。親職講師顏鈺軒表示:「教養這件事情高中沒教、大學沒教、研究所也沒教,沒有人教你該如何當爸媽,但是孩子生出來你就要當爸媽了。」
除了必須面對生活的經濟壓力,孩子捉摸不定的情緒與人際關係,更經常令爸媽頭痛不已。學校以及社會資源,該如何與家長協力幫助孩子正向成長,逐漸成為台灣社會一大課題。
顏鈺軒說,教育現場一個孩子頭上往往有六、七個聲音,父母、祖父母、科任老師、才藝班老師彼此都有不同的聲音,然而回歸到本質,大家都是希望讓孩子可以做自己,未來可以幫助台灣越來越好。
她舉一個故事,點出台灣教育現場的困境:「假如小朋友明天要穿制服,制服長了一吋,想要請家裡的人幫忙。媽媽想到就剪短一吋、姑姑又剪短一吋、奶奶又剪短一吋,最後居然變成了一條七分褲。」
同樣身為親職講師的藍穎彤表示:「每個孩子的情緒強度不同,但很多成人容易傾向指責情緒波動大的孩子,孩子也無法學習到好的情緒處理方式。」
往往因為錯誤的習慣、觀念而不瞭解正確的方式,恐怕會造成之後更大損害,延伸出更多社會問題。專家表示,比起只是表面判斷,瞭解孩子的特質並給予適當的引導,是更為重要的。而瞭解特質、適當信任、耐心等待,就是構成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黃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