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15年11月29日 18:13 林智旻

你今天「哈味」了嗎? 從各種角度分析「哈味」事件

日前一名婦人接受訪問時,說出「哈密瓜有一種『哈味』」,成為網路熱門話題。一名從事翻譯工作的網友指出,英文字彙中musky或rotting就可以解釋「哈味」一詞;另一名輔大同學表示自己從小聽「哈味」長大,常用在形容海鮮料理,不單指哈密瓜。

英文musky或rotting有「哈味」的意思,這兩個英文單字代表瓜果類的些微刺鼻味道,或是食物的油脂成分有變質怪味。Musky當名詞使用時是「麝香」之意,但當形容詞時,可指瓜果、種子、香草、起司散發的獨特味道;至於rotting就是東西有怪味且快要變質的感覺。

除了以英文角度解析,一位輔仁大學的女同學在D-card上表示,其實從小到大都聽過「哈味」這個詞,其進一步解釋「哈味指食物有點不新鮮,但仍可以吃」,因此這個詞很主觀,不是只有哈密瓜有哈味,芭樂也可以有哈味,且在她的印象中,哈味常用在形容海鮮的味道。

網友們也發揮創意,有人留言:「腐肉有種撫慰、NONO有種No way」、「潛艇堡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因為他有一種subway」,引發高度討論。

也有網友配上電子音樂做成Kuso影片,但這段「哈蜜瓜太太」影片被二次創成不同的搞笑版本,在網上引發一場辯論,有人認為網友的做法是一種「霸凌」行為,亦有網友認為無傷大雅。

輔大教授周偉航認為這是標準的霸凌,他指一般政治人物或公眾人物的言行被拿來譏諷,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傷害社群共同利益。「但哈蜜瓜太太的發言並沒有損及共同利益,只表達個人的美學偏好,卻因為使用符號與常人不同,就被不特定的群眾拿來嘲笑。」

但有網友不同意將針對哈蜜瓜太太的創作,定位成一種嘲笑,又指到目前為止看到的二次創作都只是基於有趣的出發點,並沒看到什麼負面的言論,所以不應視為嘲笑的行為。

周偉航再回應,「我們為什麼會對『哈味』感到好笑呢?因為這種說法罕見,加上台灣人日常對中年婦女的歧視,就產生一種主流群體價值觀的優越快感。」周偉航又質疑,假如網友的母親是哈蜜瓜太太,當看到其他人的二次創作後,是否還會笑著分享給家人和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