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有段廣告激盪起極大迴響, 其成功的因素不僅有金城武的明星光環與精緻的拍攝手法, 還有那句畫龍點睛的廣告詞:世界越快,心則慢。 這句話充分反映出現代人的心聲,也讓許多人思考在急促生活中如何把握自我。 然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在起伏不斷的人生中,會出現許多無法讓心慢下來的時刻。 當深陷情緒不可自拔時,多麼希望能有人扶持;眼睜睜看著失落且鬱鬱寡歡的朋友卻相對無言時,焦急著想找出正確的方法或言語來安慰他。《恰到好處的安慰》這本書以實際例子分享,如何擺脫說不出口的窘境,在恰當時刻當個稱職的安慰者!
作者簡介
【作者】凱西‧克洛(Kelsey Crowe Ph.D.)
互助組織「互相扶持走出來(Help Each Other Out)」的創立者,也是戰勝乳癌的生命鬥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福系博士,目前在加州州立大學教授社工。
【繪者】艾蜜莉‧麥朵威爾 (Emily McDowell)
作家、插畫家與演講者。美國知名的卡片插畫家,設計了眾多能夠促進人際關係的問候卡片。2015年,為歷經重大疾病、傷痛與痛失親人的大眾,創立同理心卡片(Empathy™ Cards)。同年入選「美國十大影響世界的設計師」。
【譯者】崔宏立
翻譯作品有《為什麼我們經常誤解人心?》、《物理才是最好的人生指南》等書。
|
內容簡介
人一生中,總會有某一刻為「不知如何安慰人」而糾結。在這個時刻,你說錯的一句話、做錯的一個動作,常會令你無比懊悔……
面對親友同事的困境,我們都想要幫上忙、說上話,但從來沒人教我們該怎麼辦,甚至一不小心就讓善意走了樣……這時,到底「說什麼」才能撫慰那些受傷的心?「怎麼做」,才能向所愛之人表達剛剛好的關心?
《恰到好處的安慰:這樣說,幫助親友面對挫折、傷痛與低潮》一書中透過活潑的畫風、深具建設性的意見、簡短的實境對白演練,以「同理心熱身操」、「實境對白演練」、「同理行為速查小抄」和真實案例協助讀者能支持那些經歷悲傷、疾病或任何其他艱難處境的人,在恰當時刻當個稱職的安慰者。
總有想安慰 卻無話可說的經驗
在序──劇透人生:壞事總會發生──中提到莫妮跟艾美的故事:
「莫妮,」艾美說,「昨天我診斷出得了乳癌。」
莫妮在慌亂中錯舉《親密關係》這部電影為例想安慰她,卻忘了電影中年輕媽媽死於乳癌的部分,於是深感懊悔。
並開宗明義地寫道:
好吧,你不曉得該說些什麼是有原因的。
某些狀況下,說再多也沒法改變。對於喪子的母親,或是妻子被診斷出癌症的男人,世上誰也無法讓一切壞事變好。所以,人們對此一聲不吭是情有可原的。
糟就糟在你的想法沒錯——你恐怕不能用三言兩語解決別人的痛苦。但好就好在凡人都不具備這種能力,所以如果你無法想出「得體漂亮的話」也沒什麼不對。
不管是什麼狀況,身邊的某個人遇上令人崩潰的大事,讓你覺得十分難受,你完全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更不曉得可以怎麼做。
且提出了撰寫此書的目的: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如果你想做名有責任感的成年人,表現就得更好才行。如果你生命中重要的人受了傷,當然會有真正、實際的方法可以提供協助。而那正是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
親身經歷過 所以最瞭解「那感受」與「需求」
作者凱西的故事:「我21歲的時候,母親罹患了精神疾病。我已經沒有爸爸了,也沒有兄弟姊妹、姑舅姨伯,而且更上一輩祖父母那代的早就不在人世。雖然母親生病,我們還是親密得不得了;然後,有一天她決定停止服用精神藥物。結果,妄想和幻覺吞噬了一切。我試著把她送進醫院尋求協助,但之後她就再也不和我說話;又過了幾年,她去世了。母親排拒我的那一刻,我小小但還算完整的家也就不復存在。如此失去至親,卻沒有伴隨而來的哀悼儀式——我這一生當中,除了最親密的幾個朋友,最親近之人的『死亡』,基本上都無人聞問。」
繪者艾蜜莉的故事:「我24歲時,被診斷出第3期的何杰金氏淋巴瘤。經過9個月的化療和放療後出院回家,15年來未再診斷出其他癌症(但願!)。生病最難過的部分倒不是掉頭髮、被星巴克店員稱作『先生』,或者化療導致噁心想吐,而是那股孤單、被隔絕的感受。許多好友跟家人都因為不知道該說什麼而消失不見,或是說出大錯特錯的話卻渾然不知。」
然而,對我們兩人來說,隨著年紀成長,挑戰也越來越多(身為平凡人都如此)。癌症又出現了!艾蜜莉的同事、室友,還有岳父都因此過世,而凱西得要接受乳癌治療兩次。光是這些經驗並不能讓我們成為同理心的專家——只不過,這一切讓我們了解到,遇上困難時能有來自別人的支持是多麼重要。
選擇「說些什麼」幾乎總比「什麼都不說」有較好的結局
書中提供了應急用的佳句清單(把這些句子收在後口袋裡,以備不時之需):
● 你想要談談嗎?
● 不會無聊啊,我想要聽。
● 對你來說感覺怎樣?
● 現在你過得如何?
● 這一定很辛苦,不過你做得很棒。
● 我相信你會做出正確的事。
● 我看著你走過之前的各種困境。現在會覺得很苦,但我曉得你可以安然度過。
● 沒錯,了解這事真的讓我對你刮目相看。我覺得你更迷人、更勇敢了。
● 我佩服你。
● 我愛你。
運用科技 搭起情感橋樑
「簡訊和社群網站真的有用……重點並不在於找到「正確的用字」,而在於單純的想要建立連繫。有的時候,我們只需曉得別人有想到我們,並不需要談論自己的感覺如何。所以,要是你在電腦或手機前徘徊良久,不知是否應該發封電子郵件、發篇安慰的貼文、只是說聲「嗨」、「愛你哦」或分享什麼的話,答案就是「傳吧」!如果你們是親密的朋友,撥通電話能額外加分。但這些虛擬安慰真的很有用。
打通電話恰當嗎?
因為有那麼多種方式可以在彈指間溝通訊息,人們因此幾乎不再講電話了。當電話鈴聲響起,反而會感到突兀。如果來電顯示出不認得的號碼,更是如此。
當某人身陷危機時,你會打電話給他嗎?如果你們並非早就是十分親密的朋友,我們建議你別拿起話筒。如果你們不是很親近,絕對別在慘事或不幸消息發生的頭幾天打電話過去。這個時候,一張卡片或一封電子郵件比較合適。
然而,如果你們是要好的朋友或親密的家人,這通電話一定要撥!反正對方總是可以選擇不接。凱西曾訪談過一名如此評論的女士:
「丈夫過世之後,我曾期望接到更多位親密好友的來電。我並不期待她們確切明白該說些什麼,或真的能夠提供協助。只要一通電話或留言簡單拜訪,就能讓我知道她們有想到我。這樣真的能提供支持並且對我很有幫助。」
同理小訣竅:避免像是「我留言給你好幾次」之類的表達。最糟糕的就是讓某人感覺到必須回電的壓力。更好的方法是只說「不需回撥」,看著辦即可。
提供「我會在你身邊」的支持
有的時候,人們需要空間。
我們已經寫了很多關於主動關懷的事,所以提出這點違背了我們的本性。不過,有的時候人們只想要忘記自己的處境,或想覺得一切如常。這時,如果你並不認為他們陷於危險之中,可要尊重人家想獨處的意願。或是提議去看場電影、來趟夜遊。當對方太累,不適合娛樂或聊天的時候,光是待在一起做伴就很棒了。有位生病的女士這麼形容:「我不想講話。我太累了。但朋友到我家來,我躺在床上的時候,她就待在沙發上看書。這樣就可以幫我覺得自己比較沒那麼孤單。」
好吧,就跟你說說我無聊的人生。
當你在抱怨老闆的時候,沒有其他事情會比見到鄰居處於喪偶之痛,或朋友由於化療成了光頭,更讓你覺得有那麼一點小小尷尬。總是會有某些時刻,你得將自己的憂愁放在門外,專注於朋友的問題。然而,身處困境的人往往會害怕,他們嚇人、糟糕的狀況會讓自己被排除在他人的生活之外。找不到適合你腰圍的牛仔褲的確是個「問題」,但那大概只是你今天的問題。如果朋友、鄰居或同事並沒有陷入危機或情緒紊亂,那麼就好好做自己,分享你的狀況。因為悲傷的人想要你把他們當做「完整的人」,不只是一位心懷哀愁的人,或是一名病人。
有位名叫凱文的年輕男子,在一次墜機意外中痛失雙親,他是這麼說的:
「即使大家都曉得我父母去世了,對待我的方式卻沒有什麼不一樣,這時我覺得最棒。我在爸媽的屋子往了1個月,然後回到家裡,當我到家的時候有幾位朋友替我辦了場低調的晚宴。這有助於讓我平順地重回生活軌道,一個我知道再也不會相同的生活。」
執行《恰到好處的安慰》有這些要點:
● 說:「真是遺憾。」
● 問:「今天你還好嗎?」(別忘了要聽答案)
● 關注對方目前的感受並給予認同,不要光追究事實。
● 注意一些線索:時間恰當嗎?對方是否需要一點空間?(如果現在並不適合,別怕後續追踪)
● 向對方說明他並不孤單。
● 說明自己對於他的判斷有信心。(即使他看來有點慌張)
● 說出你對對方的愛。
● 一定要運用科技。
● 對方需要空間的時候,就要留些空間。
● 把你「平淡無奇的」困擾留給自己。
編者小結
如果讓編者為這本書下一個「安慰」以外的關鍵字,那會是「支持」。能讓對方感受到自己會聽他訴說、會陪他度過時間,就能給予他滿滿的力量;有時候,一個微笑、一次眼神的交流、一小塊普通的餅乾,都可能帶來不小於精巧言語的力量,重點是:心意到了,而且心意一直都會在,就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