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本文主題,或許有人會疑惑為何「國籍制度」與「性別平等」會放在一起,難道「性別平等」議題威力強大以致無所不在?確實,「性別平等」議題無所不在,但與威力強不強大沒有任何關係,而是一個「父權社會」走向「男女平權社會」所必須經歷的制度、法規、文化、風俗等全面性檢討,以達成男女性別之間權利義務平等。本文將藉由探討我國國籍制度是如何落實性別平等,以幫助讀者瞭解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事務可能也蘊含著性別不平等。
近來性平教育的爭議沸沸揚揚,針對此一議題,新竹縣議會3月17日通過了新竹縣議會副議長陳見賢的提案,凡具有爭議性的性別平等教材,禁止納入新竹縣立的中、小學生學習評量內。
台灣的教育給了孩子什麼?令家長擔憂!北市教育局舉辦國小性平繪本創作、國中性平小主播及高中職性別微電影比賽。沒想到其中得獎作品中,有國小六年級學生畫的繪本內容「編福俠與織珠人」,描寫2個男生收養1個男生。小朋友說,「只要互相尊重、欣賞,性別一樣也可以組成家庭。」許多家長憂心教育部如此誘導,性別扭曲錯誤的教育觀念,嚴重影響孩子。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陳鐵虎表示,「不以為然,性平教育可以教尊重差異,但不能引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