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2022年1月12日 00:24 李珈彤

解決「情緒勒索」 律師點出重要觀念:「冷處理」後續問題

情緒勒索充斥在生活當中,尤其相處時間最久的家人間,以「愛」和「孝順」為名的情緒勒索無所不在,親子間要如何避免對他人情緒勒索,或如何迴避對自己的情緒勒索。律師顏知樂表示,首先可以先了解情緒勒索最常發生在什麼場合,以及了解到情緒勒索的溝通方式造成的影響。

以關鍵字「情緒勒索」收集近期內二十篇Dcard上的親子文章,發現情緒勒索佔比最多的55%是父母介入孩子的「生活習慣」,次多則是25%介入小孩的「感情生活」,剩下20%則出現在「干涉小孩經濟」和「管理小孩手足間的感情」。其中,最大比例的情緒勒索發生在生活習慣及價值觀差異上,例如父母時刻注意小孩的去向、交友狀況、回家時間以及必須隨時回復訊息,導致小孩壓力超出負荷並認為父母控制慾太強時,父母時常以情緒勒索的方式回應孩子的反應:「我是你父母難道不能關心你嗎?」、「我這麼愛你,你為什麼不聽我的?」

第二常見的情緒勒索發生在介入小孩的感情生活,不論因為小孩花許多時間在另一伴身上,導致父母的疏離感,或是因為父母不滿小孩的另一伴,便時常以情緒勒索的方式表達不滿:「你都只在乎他不在乎我。」、「生你養你這麼辛苦,長大就跟別人跑了。」其他20%包含「干涉小孩經濟」和「管理小孩手足間的感情」。

律師顏知樂說,不論何種情緒勒索、在何時何地方發生情緒勒索,解決這些情緒勒索的大方向只有一個,便是「冷處理」,建立在關係性(親子),透過這關係施加壓力與負面情緒,讓你服從其期望,要躲過情緒勒索,則必須忽略或無視讓這層關係變淡,如此也能將情緒勒索降到最低。但處理情緒勒索的法律問題也可能隨之浮出。隨著對方情緒勒索的手段越強烈,自身冷處理的方法也必須強硬,例如幾篇登上Dcard熱門文章的情緒勒索,許多網友也留言建議搬出去住,甚至暫時切斷所有聯絡,但這背後可能產生遺棄罪的問題!

顏知樂提醒幾個重要觀念,最重要的部分,被遺棄者必須「無自救能力」,若子女搬離家中並未造成父母的生存困難,遺棄罪不會告成功,然而,使用情緒勒索導致子女斷絕聯絡的父母,不排除有精神異常的問題,此時若被告遺棄罪,只能以預防手段為主,平時預防便是定時給家用費,負擔家裡經濟負擔就已盡到養育義務,不構成遺棄罪,並總是保留給予家用費的證據(匯款明細等)。

顏律師表示,被告不代表會告成功,平時預防手段做好,便不用擔心涉及犯罪。若親子難題導致身心壓力過大,暫時搬離或斷絕聯絡是很好的處理方法,不要因為怕被告就持續承受心理壓力,必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