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要鞏固、深化應先釐清對民主的錯誤認知
2025年3月12日 14:01 何語嘈

民主、自由造成臺灣發生諸多亂象嗎?
可能年紀慢慢變老了,近幾年時常收到長輩文或長輩圖,基於禮貌與友好關係,總會回一個貼圖,但對於部分長輩文的內容其實並不認同,特別是常將一些臺灣社會問題歸咎於臺灣過於民主、自由,如認為年輕人沒有同理心、不懂得惜福、自視甚高是民主、自由過了頭;臺灣太強調民主、人權,對犯罪者判的罪刑太輕,所以治安變差了;臺灣貧富差距擴大,貪汙案件時有發生,是因為民主缺乏監督機制,財團容易與官員勾結,進行利益輸送,政策都有利於富人。然而,這些現象都是臺灣民主化造成的嗎?這些現象只存在於民主國家嗎?
首先,我們先探討第2個問題,年輕人沒有同理心、治安差、貧富差距擴大、貪汙案件時有發生等現象只存在於民化國家嗎?還是民主國家這些現象比威權國家或極權國家更嚴重嗎?甚至是這些現象與政治體制的關係有非常密切相關嗎?只要大家花點時間搜尋國際新聞或是關於中國的新聞,再平心靜氣地思考一下,其實答案就清楚浮現,這些現象在民主國家、威權國家與集權國家都存在,能夠減少這些現象發生的關鍵不在政治體制而是在國家治理的良善與否,而且往往民主國家的表現會比威權國家與極權國家還來得好。
沒有同理心是教養問題
年輕人沒有同理心主要是教養的問題,是如何去提升素質的問題,所以最該檢討的是家長有無以身作則,示範如何將心比心,讓小孩從小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耳濡目染地成長為一位有愛的人,而學校教育不應只重視成績,而是要將學生培養成一位品德與能力兼備的人才,所以跟民主、自由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將二者硬拉在一起永遠解決不了問題。
治安差應該要強化法治
治安差分2方面講,其一是人民可能是因生存不易因此鋌而走險,以爭得活下去的機會,或是因為人民法治意識薄弱,對遵守法律與否毫不在意,常常誤觸法網;其二是政府有無善盡治理之責,為人民打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讓人民得以安居樂業,無須以身試法,或是透過教育與宣傳,灌輸人民應具備法治意識,不要因為無知而身陷法網,因此不管是民主國家或非民主國家都要處理相同的問題,如果民主國家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並能依法治國,且比非民主國家更強調人權,反而可以減少冤案的產生。
貧富差距擴大解決之道在於重建財富分配機制
至於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在於財富重分配的機制失靈,使富者更易使用持有之資本擷取更多財富,且不必負擔較高之稅負,反而一般受薪階級必須以較高百分比從其有限薪資中支付稅金。有人認為民主國家中富者有更多工具左右稅賦政策,從而避開繳付較高的稅金,但事實上非民主國家中除非政府有嚴明的防腐機制,否則官員更常對富者開綠燈,甚至有時二者根本就是利益共同體,這從國際透明組織每年公布的清廉印象指數排名可看出來,名列前茅的大多數是民主國家,非民主國家則往往排在後半段,(參見維基百科「清廉印象指數」條目)而貪腐程度也可從此處得到答案,就不再論述。因此綜上所述,威權國家或極權國家整體而言其實比民主國家表現的更差。
臺灣應該透過民主深化與鞏固改善問題,而非重返威權
現在回到第1個問題,在臺灣,年輕人沒有同理心、治安差、貧富差距擴大、貪汙案件時有發生等現象是民主化後才發生嗎?還是本來就存在只是我們沒有感覺?關於年輕人沒有同理心,一開始本人有點納悶,因為明明看到許多家長帶小孩從事公益活動,或響應公益勸募,為何會有年輕人沒有同理心的現象發生,再經仔細閱讀,長輩文還提到一個重要原因,因為臺灣經濟發展不錯,人們生活富裕了,也願意給孩子更多物質享受,導致孩子認為一切理所當然,更失去對經濟弱勢者或國家的同理心。所以長輩文其實提到問題的關鍵,年輕人沒有同理心是因為臺灣人民生活富裕了,早年會有同理心或許是大家同病相憐,容易將心比心、感同身受,因此解方就如前面提及的是「教育」,而不是讓民主倒退。
至於治安差,50歲以上的人或許還有印象,臺灣家家戶戶加裝鐵窗以防盜,1981年林洋港先生當任內政部長時曾誇下海口,要3個月內讓鐵窗業蕭條以展現其改善治安的決心,可是成效不大,鐵窗業依舊存在。當然,隨著臺灣走向民主、開放的社會,許多規範逐漸鬆綁,加上科技進步,犯罪型態日新月異,比起威權時代犯罪率是攀升了,然而,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 Numbeo 公布全球治安 / 安全指數 2024 年年中排名,臺灣為全球治安第4好的國家,前 3 名為安道爾、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資料來源:紀路臺灣,網址:https://tbotaiwan.com/numbeo-crime-index-2024-mid-year-taiwan/),香港第7、日本第9、新加坡第10,所以並沒有因為民主化了,讓臺灣墮落成為罪惡之島。
不過,在貧富差距擴大、貪汙案件時有發生這2個現象,不可否認民主化後,確實比威權時代來得嚴重,前者主要是因為高科技產業造就許多億萬富翁,加上房地產炒作,使得富者愈富、貧者愈貧,這有待政府拿出對策有效進行財富重分配,以遏止貧富差距持續擴大。而後者其實最嚴重的時期是民主化初期,特別是李登輝總統任內晚期的黑金政治,更成為第1次政黨輪替的原因之一,惟隨著陽光四法(即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政治獻金法及遊說法)依序訂定實施,以及相關機關強化打貪能量(如監察院、法務部廉政署),近幾年臺灣的清廉印象指數排名已有上升,但仍需持續努力。
不過,難道我們為了縮小貧富差距及減少貪汙案件的數量就重回威權時代嗎?相信支持者不會是多數,因為比起「人民當家作主」的爽感,不必憂慮暢談政治時事而坐牢,不會受到情治人員的監控或騷擾,不用因為在上位者個人意志或情緒的轉換而恆常身處不確定狀態,更不可能發生自己生命財產被任意剝奪,多數人還是會選擇民主而非威權,因此應該思考在民主體制下,如何深化及鞏固民主,讓臺灣民主更加完善,關於這方面探討的文章非常多,上網搜尋一下子就一大堆,因此就不多花篇幅討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