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世界棒球12強奪冠教我們的事:生命課題練習(四) 造就內心

2024年12月14日 14:56 何語嘈

圖 / Pexel
圖 / Pexel

11月24日臺灣棒球隊以4:0擊敗日本隊,奪得第3屆世界棒球12強賽冠軍,比賽結果不只激動大多數臺灣人的內心,關於臺灣棒球隊球員、教練團、情蒐團隊的大大小小故事也成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

尤其是臺灣隊從組成之初被各界看衰,甚至被認為將會一勝難求,但最後殺進冠軍戰,並終結日本隊國際賽事27連勝奪得冠軍,更為大家津津樂道。賽後也有許多人,不管是以文字或影像,讚嘆總教練曾豪駒的內心強大,因為任命剛發布就幾乎被所有人看扁,質疑他的帶兵功力,畢竟接手洪一中的桃猿隊總教練兵符,4年竟一冠難求,跟洪一中的輝煌戰績相比簡直可說是天差地別,最後還被迫交出兵符改任桃猿隊二軍總教練。

常常聽到諸如「成功的原因有許多,但失敗的原因只有一個」、「不為失敗找理由,而為成功找方法」、「失敗為成功之母」等所謂的成功金句或心靈雞湯,然而這些金句真的有效嗎?似乎多數人不會認真去計較,畢竟用來「呼攏」人……哦不,是用來「安慰」人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因為聽起來還滿順耳的,但仔細分辨,這些金句似乎傳達了什麼,實際上卻等於什麼也沒有說,因為既沒有告訴你成功人士準則,也沒有告訴你如何成功的方法,其存在的意義充其量就像是安慰劑,沒有療效,但你卻相信它對你有治癒的效果。

其實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成功人士或達成目標的人往往擁有強大的內心,他們勇於面對挑戰與壓力,不怕失敗,能夠越挫越勇、連敗連戰,並且具有堅韌的性格,在成功或達成目標之前不會停下腳步。因此他們外在條件不一定優秀,也不必然是天之驕子或眾人眼中的superstar,更可能沒有顯赫或優渥的家世背景,但絕對具有被不斷打磨、錘鍊的內心,或許也可說是經過造就的內心。

所以這樣的內心大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造就而成的。有的可能是在社會中打滾多年,不斷累積人生養分,沒有被社會打敗,反而得勝種種困難,終於成就不凡的內心,如同佛教說的火中出紅蓮;有的可能是從他人所立的典範得到啟發與鼓舞,而追隨那個典範持續前進,如今年5月21日臺中捷運發生隨機砍人事件,見義勇為的長髮哥說他跟嫌犯纏鬥時想起日漫《葬送的芙莉蓮》中的一句話:「如果是欣梅爾的話,他一定也會這麼做的」,從中獲得勇氣;有的可能是從宗教信仰中汲取養分,因認同宗教典籍所傳達的教義或宗教傳道人所分享的人生準則與言行規範,而在自己內心中產生相關信念,並促使自己採取必要的行動。

從上述的歸納、分析,可以簡單地說:每個人其實都可以將自己造就成擁有強大內心的人,並因此成功或達成目標,關鍵在於自己願不願意去造就。首先,要具備好的、正向的想法與觀念。如果想法模糊或負面、消極,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更可能什麼事都不做,只是虛度光陰。

其次,要行動,持續不斷地行動。即使有好的想法卻不去行動,那就只停留在擁有好的想法的階段,無法將自己內心造就成強大;而沒有持續去做,也無法造就出強大的內心,因為沒有固定很快就會打回原形,如同盆栽要塑型都會用鐵絲固定,不這麼做就會隨意生長,失去觀賞的價值。

第三,帶著希望與夢想前行,要牢記夢想與希望是連普通人都可以擁有的財富之一。記得周星馳電影有一句台詞「人沒有了夢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呢?」社會是殘酷的,現實常常帶來打擊,但永遠不放棄希望與夢想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如果因為一時的失敗就放棄夢想與希望,隨波逐流,那就是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

最後,要足夠善良。善良的人擁有的內心才是強大的內心,因為不只是利己還能利人,才能帶動社會形成正循環,使整個人類社會越來越好。假如是邪惡的人或利己主義者,他們的內心不能稱之為強大的內心,而是破壞性的、黑暗的內心,帶給社會的將是打擊的、文明倒退的,甚至是毀滅性的後果。

總之,將造就內心當成自己人生重要課題之一,持續不斷地行動吧!你我共勉之!

主管網路時代!訓練專注力 奪回人生領航力

小孩的未来 認知觀的重要性

學習《恰到好處的安慰》 不踩雷的關心怎麼說?

該怎麼培養跟隨一輩子的「閱讀能力」?

給孩子一輩子用錢的能力,父母可以這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