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Podcast[30+富能量] 父母不是超人 適當的休息調適才能更好的面對孩子

2021年9月20日 21:06 鄭群騰

圖/黃老斯
圖/黃老斯

「不要對小孩發怒!」在路上隨便抓人來問,絕對不會有人反對這句話,但實際有孩子的父母就會知道,面對作息不受控,又無法和他溝通的小小孩,腦中的理智線每瞬間都有斷掉的可能。

「我的工作是在輔導父母解決孩子的教養問題,但輪到我回去面對自己未滿一歲的孩子時,我發現光說理論真的很簡單!」出過數本親子教養書籍的職能治療師黃老斯笑著說。小孩3歲以前,還沒養成固定作息、言語溝通的能力也還不足,這時候大人是沒辦法和他們來場「理性的對話」的。他們很常在你急需睡眠的凌晨2點精神百倍;或是用盡所有辦法,就是無法讓他的哭聲停止。壓力和不知所措的雙重夾擊下,在在摧殘著父母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其實比起照顧孩子,父母要先把自己照顧好」黃老斯分享,父母也是人,累的時候需要休息,情緒不好的時候需要排解,同時要有時間從事自己的興趣,夫妻之間偶爾也可以來個小約會,把生活過得豐盛又有力量。

如果孩子還是講不聽該怎麼辦?黃老斯說,「溝通」不一定得靠言語,我們人的腦子裡有個東西叫「鏡像神經元」,在成長過程中,它的作用是讓孩子觀察周遭世界,模仿並學習。所以當你情緒失控而大吼,孩子就會學習用大吼的方式發洩情緒;反之當你耐下心來,把你想要的做給孩子看,孩子的確會學習成為那個樣子。「所以我們說三歲前是養成品格的關鍵教養期,這並不是靠理論或是言語,而是靠父母的以身作則」,黃老斯說,這也是他正在努力實踐的功課。

就像電池一定會沒電一樣,父母期盼自己像個超人一樣沒有情緒、沒有疲憊,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如果不想要育兒時光都在抱怨、煩燥、互相折磨度過,適當的求助,和家人分配好照顧孩子的時間,保有一小段自己的充電時光,把自己調整好再用滿滿的愛面對孩子,會是對彼此最好的選擇。

反思太陽花運動 10年後台灣經濟走出自己的路

專欄》解決男籃歸化洋將問題 籃協請作實事別作夢

自己的民族自己救-《翦商:殷周之變與華夏新生》讀後心得

國籍、戶籍傻傻分不清楚?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解析

比選總統更重要的事-普及基本政治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