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移民政策回顧與展望(四) 番外篇:移民與接受移民國家如何互利與共榮
2025年10月31日 19:41 何語嘈
自有人類以來,人口的移動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可以因為食物來源不足而遷徙,因為氣候變化而遷徙,因為周邊強大族群的逼迫而遷徙,因為追求更理想的生活環境而遷徙,不管是自願或被迫,遷徙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為了活下去,以及活得更好。
在初民社會,人口移動只要注意移居的地方資源是否充足、環境是否安全、交通是否便利、氣候是否宜居,但當各地人口數目持續增加,無人空間逐漸變少,就還要注意移居是否侵入他人土地與勢力範圍,此時就要看原本居住之族群是否願意接納,如願意接納,兩個族群可能和平共處、互利共榮;如不接納則可能發生武力衝突,決定最終土地歸屬。但不管如何,移居這件事尚屬單純,等到國家出現了這問題就變得複雜。
國家的出現使移民變得複雜
國家的出現不只明確劃定、管控邊界,人口無法再隨意移動,必須經過接受移民國家同意才可移入。此外,國家會更進一步評估可接納移入人口的數量,甄別移入人口是否適宜接納,甚至還要妥善規畫如何安置移入人口,並讓移入人口適應當地環境進而成為該國國民。因此所涉及的不只是單純的人口移動,尚且包含繁雜的移民政策制定與實施,相關行政作業的擬訂與執行,處處彰顯國家主權的行使。
各國移民政策的制定通常都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當然也會兼顧人權的保障,因為攸關國家利益,因此移民政策常常需要配合調整,而不是恆久不變。往往國家缺乏勞力時會制訂比較開放的移民政策,以吸引更多移民來補充勞力,但當該國經濟疲弱,失業率上升,對移民的接納度就會下降。所以地廣人稀的國家通常都是接受移民的國家,比如美國、加拿大、澳洲、巴西、阿根廷,而地狹人稠或經濟貧困、國內局勢動盪不安的國家則屬於人口移出的國家,如近年中東的敘利亞、阿富汗、黎巴嫩。
近代移民通常都會帶給接受移民國家正面效益,尤其是美國藉由不斷吸納移民提升國力,且在科技、經濟、學術等相關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因為廣納人才,方可幫助立國僅200多年的美國可以超越歐洲眾多歷史悠久的國家,成為世界超強國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也藉由吸納土耳其移民補充勞動人口,方使德國迅速地從戰爭的廢墟中重新站立起來,成為歐盟的中流砥柱。然而近年來因為大量移民的湧入,美國與歐洲國家出現反移民的風潮,甚至成為政治動員的手段,以及極右派勢力崛起的基礎。
近年出現反移民風潮的原因
為何會出現這種反轉?主要原因包括移民與接受移民國家人民間宗教、文化的差異,帶來的摩擦與衝突;接受移民國家經濟發展陷入停滯,失業率提升,不少人生活陷入困頓,需要國家提供協助,卻發現移民分享了社會福利資源;以及短期間大量移民的湧入,帶給當地居民極大的衝擊,認為不只影響他們的生活,還會產生不安定的感覺。事實上,這種反移民現象並非新鮮事,在人類歷史上已有相關先例,現在舉2個例子說明。
第一個就是夢工廠出品的動畫《埃及王子》,講述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脫離奴役生活的故事。為何以色列人會來到埃及,又為何成為埃及人的奴隸呢?依據聖經記載,以色列人的祖先約瑟被哥哥們賣到埃及,後因幫法老解夢,並提出解決夢中所示埃及將面臨大飢荒的方法,成為埃及中僅次於法老的第2號人物,其後因為大飢荒的關係,約瑟的爸爸與哥哥們全都來埃及投靠約瑟,並蒙法老賜地繼續從事牧羊工作。然而隨著時間流逝,以色列人越生越多,有不認識約瑟的新法老繼位,怕以色列人反客為主,因此把以色列人當奴隸對待,逼迫他們做苦工。以色列人苦不堪言,每天呼求上帝解救他們,最終才會有摩西帶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發生。
第二個例子是發生在中國西晉時期。在東漢之後,中國北方少數民族被東漢、曹魏政權透過強制或招引方式遷入中國內地,一方面是便於監控,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兵源與勞動力,然而隨著少數民族越來越多,加上漢人欺凌、與少數民族摩擦等情事不斷發生,終於在西晉爆發氐人、羌人叛亂,歷時4年才被西晉王朝平定,江統看出少數民族內遷的危機,因此寫下《徙戎論》,主張把這些少數民族遷出境外,以杜絕隱患,但不被接受,嗣經八王之亂後,爆發了史稱五胡亂華的大混亂時期。
移民與接受移民國家應共創互利共榮的雙贏局面
舉上述2個例子並非支持反移民,而是要探討移民與接受移民國家如何達成互利共榮的共好。一開始埃及與中原政權(相對於境外少數民族)是歡迎或接納移民的,因為移民帶給他們經濟、國防等相關利益,可是隨著時間流逝,兩者關係產生變化,終成對立。這種改變很難歸因於任一方,因此必須雙方都真實地體認到彼此的好,就接受移民國家而言,移民可以帶來下列益處:經濟的成長、勞動力的補充、稅收與消費的增加、文化的多元性。就移民而言,接受移民國家可以提供他們下列的好處:更好的成長與就業機會、更高的生活品質、更多的教育與醫療資源。
為了讓這種共好關係得以延續,不管是移民與接受移民國家都有各自必須擔負的責任。首先接受移民國家應負的責任如下:一、制定開放且具包容性的移民政策;二、協助移民融入當地社會;三、提供移民平等的就業機會、教育資源與社會福利。至於移民應擔負的責任如下:一、真誠地為接受移民國家付出與奉獻;二、願意遵守接受移民國家的法律;三、積極且深入瞭解接受移民國家的歷史與文化。
總而言之,人口移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且觀諸人類歷史,移民的效益通常是積極且正面,雖然近年在美國與歐洲爆發反移民風潮,但不可能全面阻絕移民的腳步,頂多是暫緩移民的速度,畢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人類的共同特質,因此與其爭執接不接受移民,不如深入思考如何更妥適地接納移民,並促成互利共榮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