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政治不難 負起責任就好

2025年10月6日 17:19 何語嘈

圖 / Pexel
圖 / Pexel

近年來臺灣的民主成就備受歐美國家稱讚,自由之家每年發布《全球自由度報告》(Freedom in the World),臺灣自1996年舉辦首次總統直接民選,自由程度由「部分自由」(Partly Free)改變成為「自由」(Free), 2025總分94分,持續列為「自由」國家,在亞洲排名僅次於獲96分的日本。另依據經濟學人發布的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臺灣也名列前茅,2021年甚至名列全球第8,2024年為全球第12名,屬於「完全民主」(Full democracy)國家。

然而隨著多數民主國家內部民粹風起雲湧,民主失靈現象也衝擊老牌民主國家的政府運作,諸多民主亂象甚至引發民主體制是否仍是世界上最好的政治體制之議論。與此同時,臺灣的民主運作也同樣遭受極大的考驗,從藍綠白惡鬥、立法院擴權、憲法法庭遭凍結,到全臺大罷免,讓部分臺灣民眾認為獨裁比民主還優越轉而支持獨裁(參閱天下雜誌網站,《台灣民主指數連兩年下滑 有20%人甚至支持獨裁?》2025年3月11日)。

或許很多人心中會浮現一個疑問:到底民主政治還有沒有救?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釐清界定「民主」是什麼?「民主體制」如何維繫與運作?雖然「民主」這個詞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大家對它的描述可能有許多分歧。依據維基百科「民主」這個條目的內容,有一項研究發現,英語中有2,234個形容詞用於描述民主。

就本人而言,民主就是主權在民,國家的權力由公民直接或間接行使。至於民主體制如何運作與維繫,本人認為美國政治學者戴雅門(Larry Jay Diamond)的研究可做為參考,他主張現代民主包括四個關鍵要素:(1)透過自由和公正的選舉產生政府;(2)作為公民積極參與政治和公民生活;(3)保護所有公民的人權;(4)法律和程序平等地適用於所有公民。

上述4點,本人以為第2點「作為公民積極參與政治和公民生活」最為關鍵,因為公民社會正是民主體制的基石,公民在享有集會自由、言論自由、選舉權、生命權等相關權利時,也有責任積極參與相關政治事務,以確保民主體制得以正常運作,不會遭到破壞,因此「責任」是每一位公民都需擔負,並嚴肅以對,不可任意推卸,或隨便看待。

為清楚說明,以下會將公民區分為「從政者」及「一般公民」,分別敘明他們各自應該擔負的責任。

首先,就「從政者」的責任開始說起 (原本認為從政者除了責任外,應該加上良心,但思及良心對從政者而言可能是高標準,因此本文僅討論責任)。從政者廣義來講,包括民選公職人員、助理、以政治為職業及積極投入政治活動的人。從政者該負起的責任首先在於遵循民主體制的相關法規參與政治活動與公共事務,因此不能以違反政治道德甚至是違法的手段去從事政治活動,更不須標新立異,或將自己視為聖人、英雄。

其次,時刻抱持增進公眾利益之熱情與理想,提出具體的改革藍圖並說服人民支持,而不是空洞的口號,或變動不一,且可能前後矛盾的政治主張。最後,與反對者或立場相異者耐心溝通與對話,口不出惡言與煽動性言論,更不能製造社會不安與分裂。簡言之,從政是在體制內進行改革,而不是進行革命破壞體制。

至於一般公民應盡的責任,首先在於理性審視從政者的一言一行,絕不盲從、瞎捧,甚至視自己支持的政治人物為偶像或神明。其次,對於好的政策或構想給予支持,不為短暫的利益接受討好式的福利政策而傷及國家財政及未來發展根基。

第三,公民彼此之間理性對話,而不是相互仇視、攻擊。第四,積極發聲促使從政者傾聽人民聲音,並且督促從政者以整體國家、人民利益為念,並使他們為了國家利益可以相互合作,並以手中選票汰劣存優。最後,不製造與傳播謠言,更不聽信謠言,要具有資訊識讀能力。

雖然民主體制並不完美,但卻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體制,因為它有糾錯與改正的機制。雖然有國家一再對外宣傳他們國家政治體制的優越性,極力貶抑民主體制,甚至誇稱自己為人類社會找出一條新路,可是新冠肺炎期間粗暴的封控方式,近年經濟表現大幅度的下滑,甚至自己國人用盡方法離開,證明該國的體制不過爾爾,沒有他們宣傳的美好。

因此,與其犧牲自己的自由與各項政治權力,託付單一政黨專政,去換取似乎富裕的經濟生活(但實際上多數人還在為維持基本生活水準掙扎),不如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在國家、社會遇到難關和危機時,與其他公民共同討論、研議,為自己國家、社會尋求解決之道。

畢竟國家是屬於大家共有的,每個人都有責任讓國家變得更好,而不是只想搭便車或不勞而獲。大家要永遠記住,責任與權利是一體兩面,當你不想擔負責任,權利可能也會慢慢離你而去。
 

9月9日運動部成立 臺灣全民運動能否長長久久?

這還是紀錄片嗎?Netflix 正在重新編寫「真實」的定義

823公投核三延役之外應思考的問題: 來不來電關鍵,除了電廠更是電網!

誰是接班人:北韓金氏王朝有可能女主當家嗎?

國家機器暴力下的死難與倖存:回望臺灣二二八事件及韓國濟州四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