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自由的,真正的獨立媒體。

育兒津貼無法解決少子化 法國瑞典這麼做,答案心知肚明

2021年3月2日 13:25 何語嘈

圖/擷自蘇貞昌臉書
圖/擷自蘇貞昌臉書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今(110)年2月4日宣布育兒津貼在8月將從2,500元增加到3,500元,明年8月調高到每月5,000元,此外也增加0至2歲的托兒補助,及降低幼兒園入學費用,希望達到「願婚、敢生、樂養」的目標。這項政策對育有幼兒的家庭來說當然是一個好消息,但要讓國人真正敢生小孩,解決少子女化問題,恐怕政府要端出更多政策牛肉。

從90年代初期,少子女化問題就一直被政府視為重大的政策問題,不管是扁政府提出的人口政策白皮書,還是馬政府強調的國安問題,抑或是蔡政府的0到6歲國家跟你一起養。為了有效因應,政府不斷推出新的育兒政策,如鼓勵留職停薪、發放生育補助、育兒津貼、托育補助、推動托育公共化……等,看起來琳瑯滿目,但政策成效卻讓人樂觀不起來,從90年以降,每年出生人數都持續下滑,縱使偶有回升,但難扭轉趨勢,109年更只剩16萬5,249人,創近年新低紀錄,但是否就此打住下滑趨勢,應該沒有任何政府官員敢出面保證,畢竟我國育齡婦女人數也在持續減少。

育齡婦女是指年齡適合生育的婦女,通常是15到49歲的婦女。我國人數從最高峰2000年的636萬7483人,下降到2020年的568萬3625人,足足少了68萬3828人,在可以生育的婦女人數大幅減少的情況下,能減緩新生兒人數下滑趨勢已不容易,要反轉讓新生兒人數增加,恐怕就需要每一個婦女生育3個以上的孩子,如能發生,將是已開發國家中的奇蹟了。更何況我國社會民情仍習慣先結婚、再生育,尚無法接受未婚生育,所以難度更是加上好幾倍。

環顧世界上鼓勵生育有所成效的國家,如法國、瑞典等,政策從生育、養育到教育,每一個階段都提供人民足夠的支持,舉凡生育津貼、家庭津貼、育嬰照顧津貼、育嬰留職停薪、普設公托、交通減免、醫療減免等政策措施(可參閱甘獻基(2021年2月18日)。搶救生育率(五):國家跟你一起養?只加碼育兒補助有用嗎?聯合新聞網,鳴人堂),都是希望讓人民安心生育子女,然而如此豐富又切合需要的措施背後,就是個人薪資稅率高達30-50%左右(瑞典),甚至超過50%以上(法國),因此需要整體社會有共識:孩子是要大家一起養,才能讓大家甘願掏錢繳稅,支撐如此龐大的育兒體系。

只是臺灣社會可以產生這樣的共識嗎?答案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就無庸贅述。因此要提升生育率,基本上成功機率微乎其微,我們只能另尋他途,來因應我國人口結構少子女化與高齡化問題,如許多人呼籲的大幅開放移民、開發照顧機器人、鼓勵銀髮族就業等,但是否會有具體成效,尚待時間驗證,不過不管如何,就以臺灣人的特性「愛拼才會贏」大步向前走,其他就交給上天吧。

學術自由v.s.學校生存:從簽署一中承諾書談起

「7休1」急煞車 延到10月上路? 勞動部3點澄清

看守內閣 該如何擺脫「僵屍內閣」

改朝換代 內閣進入看守期

消費提振內需 四面向、八大措施